yc昊天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畅读书坊chfree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应该说,也并不是没规矩,而是刘邦太特殊。以往历代,基本上都是爹死儿继位,遇到这种难题的机会并不多。当然,不多也不是没有,比如赵武灵王就给自己起了个“主父”的称号,还让已经当“大王”的儿子给自己磕头。
不过人家姓赵的先当“大王”再当“主父”,有让儿子磕头的资本。而太公则不然,以往的日子是个农民,现在的日子里是个无业游民,曾经一直是自己给别人磕头,而现在竟然让皇帝给他行礼,这种行为方式的突然转变,让很多人接受不了。
虽然这是一件小事,可刘邦最终的处理结果却影响深远,因为在随后的历代王朝中,每次新皇帝登基,首先要排排家谱。自己老爹的职业如果是皇帝那就罢了,如果不是,那就得想方设法地封个皇帝的庙号,显摆显摆。
为什么说是封个“庙号”呢?实际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,因为在随后几千年的皇帝列表中,只有刘邦当皇帝时,没干过这个职业的老爹还活着,其余那些人要么是老爹干过这个职业,要么是老爹嗝屁太早,都没有刘邦幸运。
死后被儿子或孙子封为皇帝的人有很多,比如后世的曹操、司马懿等等,无论他们活着的时候有多大的成就,但总归死了之后才获得了让人梦寐以求的荣誉,他们都没有太公幸运。
我们上边这几段话扯得有点远,还是回到刘邦父子身上说事吧。
刘邦听了老爹的话,也觉得有些道理,但深思起来却又悖人伦,这让他陷入了并不长久的思考,在开了几次辩论会后,他有了主意。
几天后,刘邦下诏天下:“亲莫过于父子,父有天下传于子,子有天下归于父……”在很长的诏书结尾,送给了老爹一个称号——“太上皇”。
他把嬴政赏给死鬼老爹的称呼用到了自己亲爹身上,不失是一次创举,并且他还把这次创举规范了下来,形成一种长效机制。自此以后,历代帝王如果遇到类似情况,纷纷效仿,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制。
这算是刘邦的一次创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