凉茶猫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畅读书坊chfree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不难理解,以石为例,同为石,玉能养人,而土石只是土石,其缘故想必就是,那泥土、石块里缺少了翡翠、玉石的那股子灵性吧。
说是缺少,其实也不全对,更准确的说来,应该是土石里所储存的‘灵’过于稀少,以至于稀少到难以察觉分毫的地步。
可是稀少并不代表没有,纵然大多数不能与玉石媲美,可石头中的‘灵’却也是真实存在的,甚至个别的还能堪比玉石。
而在这种为数不多的石头里,还分成了两个派别,一种是先天灵性充裕,一种是后天灵性超常。
所谓的‘先天’,指的是那些没有经过加工而形成的异石,多出现于荒无人烟、灵气充沛之地,多半是由于过于奇特的石体,从而吸收到了多于平常的‘灵’。
而那‘后天’,则全都是人为所致。通过对石头的打磨雕琢,从而赋予其特殊的意义,但是仅是如此还远远不够,这种后天灵性增多的石头,一般都是需要几代甚至是几十代的人或兽,通过自己,不知不觉或是有意为之所散发出的灵性,去慢慢滋润、同化这块石头。形象的来说,就是去‘喂养’这石头。
相比三魂七魄而言,这‘灵’是更加难以捉摸的存在。
人或者动物还活着的时候,这‘灵’是由魂魄产生,再通过外在的躯体,使得‘灵’可以自由传递于‘灵源’与‘非灵源’之间。
所谓的‘灵源’指的是有那些生命的物体,例如,人、动物、植物等等,‘非灵源’则代表的那些没有生命但可以生成‘灵’的物体,如,石头、水、火等等。
若是‘灵源’死亡,‘灵’则附着于魂魄之上,亦随着魂魄而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