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九章 两兄妹再逢劫难,苏才子立志科考 (第4/6页)
夜泊桥头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畅读书坊chfree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自从在醉梦楼里和曾巩一场文斗,又和哪位神秘莫测的赵大官人相谈甚欢之后,我对于科举有了很大的兴趣,立志一定要蟾宫折桂,高中皇榜,并且是居首状元,到时候大殿上唱名,定要让天下人知我苏陌是何许人也!我苏家儿郎,从不辱没祖上,令祖上蒙羞。
距离大考之日渐近,我已是早就心有成竹,这些时日也是不给自己太多的压力,我时常带着小七去游山玩水,再约两三诗友,再就是去醉梦楼了,但是自从那次相见之后,就再也没有碰到过蔡文,时隔多日没有见到这位相交甚好的知己,倒是多了几分想念。
大考这一天终于是到来了,总算是见识到了这繁华安乐,才子倍出的北宋朝的科举取仕,当真是人山人海,有如此多文人雅士,而我丢在其中,到显得有些渺小了,但对于我一定要黄金榜上的决心,我可是从来都没有忘。
而且古代官场门道甚多,错综复杂,我也是得低调行事,不能像之前的柳七柳三变一般,落下个数次不第,写诗发牢骚。
“黄金榜上,偶失龙头望,明代暂遗贤,如何向……”
古代的科举和现代的高考有异曲同工之妙,妙就妙在参加的人都是那么的多,妙就妙在忐忑的心古今都是一
样的……哈哈,以上纯属戏言。
来说说我大宋朝的科举制度如何:科举就是按科目考试选拔人才。科举制度,肇端于隋,奠基于唐,完善于宋。到了宋朝,科举制度几尽变革,业已完善,也具有公平性和人性化了。取士不问家世,限制势家与孤寒竞进,严防考官营私,考生作弊,全凭经义、诗赋、策论取士,个人的知识才能,取代了门第血统,在科举考试中占了主导地位。这是唐宋之际阶级、阶层关系的变化在取士制度中的反映,因而能更广泛地选拔人才,怪不得我大宋朝当时繁荣至极,而这科举的变革对宋代文化的发展,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