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六郎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畅读书坊chfree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刘表问道:“当如何说?”
刘琦认真地道:“刘焉在益州,封境自守,安抚叛逃,宽容施政,虽是远离中枢,但却还有一个软肋恰在朝廷手中。”
“是何软肋?”
“刘焉虽就任州牧,自守一方,然其长子刘范,次子刘诞,幼子刘璋以及其孙辈,皆随朝听用,刘焉一把年纪了,独居蜀中,就是将来真的能够行那篡逆之事,那帝位又能给谁?他绝不会甘心的。”
刘表点了点头:“吾儿此言有理,继续说。”
“父亲可遣能言善辩之士前往益州,游说刘焉,言此刻‘护君’之举,乃天赐良机,吾等汉室宗亲兵临司隶,占以大义,董卓和袁绍相争,必对我等行以拉拢,谈以条件,刘焉正可乘此机会,要求董卓放其子返蜀,董卓已经失了天下清流名士之心,眼下只能极力拉拢宗亲,面对压力他必会答应。”
刘表站起身,开始在厅中踱着步子,细作思谋。
虽然刘琦说的很好,但这件事毕竟牵扯太大,不容刘表不仔细思量。
他要寻找这件事当中的弊端和危险性,尽量思虑周全。
刘琦知道刘表的心思,也不催他,只是静静的坐在呢,看来在厅中来回打转的刘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