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死的伤心果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畅读书坊chfree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虽然天资聪颖,但是徐渭总是考试不过,郁闷之下,徐渭人家不考了,直接云游四方,其实,徐渭的文章在科举中那个状元是不成问题的,只是他写的文章有些反动,有些不符合阅卷老师的口味,所以,阅卷老师自然不会给徐渭太高的分数了。为此,在最后一次科举的时候,愤世嫉俗的徐渭专门将答题纸写的满满的,倒不是什么标准答案,而是对监考官的一番羞辱,写完之后,徐渭扬长大笑,从此漂泊于江湖之中。徐渭也认清了走科举的这条路是行不通的,于是,他后来跟了胡宗宪。
在胡宗宪这里,他大展抱负,先后与倭寇在东南沿海战斗数十次,当然,不是他亲自上阵,是他出谋划策,就连当时威震中外的大汉奸徐海也被他出奇计降服。他在帮助胡宗宪的同时,为了避免朝廷的官僚斗争,对严嵩的行为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为了讨好嘉靖皇帝,在胡宗宪于舟山捕获白鹿时,徐渭撰进白鹿表、再进白鹿表、再进白鹿赐一品俸谢表等并献于朝中,视为祥物,“上又留心文字,凡俪语奇丽处,皆以御笔点出,别令臣录为一册”,学士姚汾等对徐渭文章大为赏识。又代作贺严公生日启,吹捧奸相严嵩。这些的行为不是对严嵩真实的赞赏,而是为了剿灭倭寇,委曲求全。虽然外人都骂他是趋炎附势的人,但是在徐渭的内心是心系天下的,这点委屈又能算得了什么呢就这样,徐渭背负着被人辱骂的名声,在沿海一带,拯救了成千上万的老百姓。笔者个人感觉,徐渭的这一辈子,胡宗宪是他的最为重要知己。当徐渭在考场上屡战屡败的时候,是胡宗南慧眼识人,将他重用为军师,人生得一知己,夫复何求然而好景不长,在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胡宗宪以“党严嵩及奸欺贪淫十大罪”被捕,狱中自杀,知己自杀,身为好友的徐渭作十白赋哀之。没想到,因为发表一篇文章,让李春芳严查胡宗宪一案时,将徐渭也带了进去。徐渭一度因此发狂,作自为墓志铭,以至三次自杀,“引巨锥刺耳,深数寸;又以椎碎肾囊,皆不死。精神几近失常,几近癫狂。这段历史描述的有些夸张,看样子,徐渭相当于是疯了。
当然,身为明代第一才子的徐渭不会这么容易就挂,但是牵涉到胡宗南之案又是死罪。千方百计之下,唯一能够欺骗世人的方法就是成为精神病患者,所以就有了以上徐渭怎么自杀都死不了的故事。但是连自己的老婆都杀,这个钱下的还是大了,考虑到当时社会重男轻女的状况,我们还是要理解徐渭的。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在发病时杀死继妻张氏,下狱七年。狱中完成周易参同契注释,揣摩书画艺术。万历元年153年大赦天下,为状元张元忭等所救出狱,出狱后已53岁。历尽磨难的徐渭终究是保住了一条性命,当年为了拯救天下苍生而背负骂名的天才,晚年过的是穷困潦倒的生活啊。
经历了如此多的磨难,徐文长已不再有什么政治上的雄心,但他对国事的关注却老而未衰。出狱后,他先在江浙一带游历,登山临水,并交结了许多诗画之友。万历四年156夏,徐文长年轻时代的朋友,这时已经做到宣化巡抚、担负北部边防重任的吴兑邀他北上,他便欣然前往。徐文长在宣化幕府的时间不到一年,但留下了不少描写北地风光、民俗和军旅生活的诗文。在写给许多官员的赠序中,他都喜欢议论政事,尤其是关于边防的策略。当时张居正主持国政,对蒙古采取抚和的方针,徐文长对此表示赞赏。他在吴兑那里受到敬重,无奈身体不好,只得于次年春经北京回到家乡。
六十岁时,徐文长应张元忭之招去北京,但不久两人的关系就恶化了。据张岱的记叙,张元忭是个性格严峻、恪守礼教的人,而徐文长却生性放纵,不愿受传统礼法的束缚。张元忭常常以封建礼教约制徐文长,这使徐文长大为恼火。他曾对张元忭我杀人当死,也不过是颈上一刀,你现在竟要把我剁成肉糜由于和老朋友的交恶,加上与官僚们交往受到不平等的对待,使徐文长情绪郁愤,旧病复发,便于居京三载后重归家乡。此后,徐文长就再没有离开过山阴。
晚年乡居的日子里,徐文长越发厌恶富贵者与礼法之士,所交游的大都是过去的朋友和追随他的门生。据有人来访,徐文长不愿见,便手推柴门大呼“徐渭不在”他一生不治产业,钱财随手散尽,此时只得靠卖字画度日。但手头稍为宽裕,便不肯再作。倒是一班门生和晚辈的朋友,或骗或抢,常常得到他的杰作。徐文长似乎特别嗜蟹,许多题画诗记载了朋友们用活蟹来换他画蟹的经过。最后几年,徐文长身患多种疾病,大约画也不能常作,生活更为贫苦。徐文长文集中有卖貂、卖磬、卖画、卖书诸诗,显示出这位家艺术家凄凉的晚境。153年,徐文长去世,年七十三。
有人认为徐文长先生一直命途多艰,坎坷不断,致使他激愤成狂疾。狂病的不断发作,又导致他被投入监狱,从古至今文人的牢骚怨愤和遭受到的困难苦痛,再没有能超过徐文长先生的了。但虽然如此,胡公是旷世豪杰,世宗是英明帝王赏识他。徐文长在胡公幕中受到特殊礼遇,这明胡公认识到了他的价值。奏表送上以后,世宗很高兴,这表明皇帝是知道他的价值的。文长先生唯一欠缺的,只是未能致身显贵而已。文长先生诗文的崛起,一扫近代文坛庞杂卑陋的习气,百世之后,自会有公正的定论,又怎么能他生不逢时呢不错,在百世之后,历史学家以及很多研究明史的人都很敬重这位才子,包括当年明月先生以及笔者我都从内心尊敬这个曾经的抗倭英雄。
在岁月的长河中,徐渭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,他的诗书画被奉为国宝,他的才气让无数的后人为之瞻仰。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徐文长那无人超越的书画作品,那满腔报国为民的热血,这一切,都将铭记于世人的心里,镌刻在历史的长廊中。添加"xwu"微信号,看更多好看的!